香港海关破获历来最大宗洗黑钱案 涉款约60亿港元******
中新社香港1月18日电 (记者 魏华都)香港海关18日召开记者会公布,海关近日瓦解一个大型清洗黑钱集团,涉款约60亿元(港币,下同),涉案金额为香港海关历来破获的洗黑钱案中最高。
香港海关有组织罪案调查科财富调查课监督杨郁文在记者会上表示,海关人员去年年中根据情报锁定一个怀疑清洗黑钱集团并展开调查,发现集团9名人士于香港不同银行开设多个个人及公司银行户口,于2020年至2022年期间处理大量来历不明资金,总额高达60亿元。
杨郁文称,涉案9人年龄介乎39岁至68岁,其中6人报称“无业”、3人分别是保险经纪、公司经理和商人,收入为2万元至10万元不等。调查显示,9名人士的背景和财务状况与其名下银行户口内的大额可疑交易极不相称。他们更租用一个大型私人屋苑的住宅单位,怀疑是进行洗黑钱活动的营运中心。
香港海关人员于今年1月5日采取代号“蜂网”的执法行动,以涉嫌“处理已知道或相信为代表从可公诉罪行的得益的财产”(俗称洗黑钱)罪名拘捕上述9人,包括集团主脑,并已冻结被捕人士名下约1600万元资产。
同时,海关人员突击搜查10个住宅单位、8间公司和1间持牌找换店,并检获约390万元现金、点钞机、多部手提电话、电脑、公司印章、支票簿、银行卡及银行文件等。
香港海关表示,有关案件仍在调查中,9名被捕人士现正保释候查,不排除会有更多人被捕。(完)
剪纸馆盈满中国红 烟台非遗人巧手片纸展宏“兔”******
(新春走基层)剪纸馆盈满中国红 烟台非遗人巧手片纸展宏“兔”
中新网烟台2月3日电 题:剪纸馆盈满中国红 烟台非遗人巧手片纸展宏“兔”
记者 王娇妮
当非遗剪纸遇上癸卯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台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巧艳比往年更忙了。把小剪纸从装饰品变成大产业,用剪纸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是她的新年目标。
走进位于烟台所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剪纸馆,“中国红”扑面而来。窗户上贴着红红的窗花,大人小孩围坐桌前剪图样。墙上、架子上展示着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作品、文创产品,用“一抹红”向来到馆里的海内外游客传递中国年味儿。
图为梁巧艳在剪窗花。 王娇妮 摄据悉,烟台剪纸历史悠久,样式品类丰富。其中“单色、勾绘染色、衬色、拼色”等技法呈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时候,窗花里的故事令我着迷,每看到不同图案的剪纸就缠着奶奶给我讲故事,‘刘海戏金蟾’‘八仙过海’之类的传说都通过窗花纹样走进我的脑海。”梁巧艳告诉记者,她出生于剪纸世家,5岁开始画窗花、学剪纸,与剪纸有着解不开的缘分。
图为梁巧艳创作的剪纸作品《芝罘仙境》。 受访者供图长大后,梁巧艳不断钻研技艺,挖掘当地题材,拜访国内外名家,并在创新中积累经验。“一刀一纸”不足以概括剪纸,在她看来,最重要的还是“故事性”,要能够“纸中生意”“纸中传情”。
近年来,梁巧艳聚焦身边带有正能量的人和事,以纸为媒讲故事,在烟台城市发展、乡村振兴、国之重器等题材上,不断推出优秀作品。
图为剪纸衍生品。 王娇妮 摄“耗时最多,也最有意义的作品是胶东红色文化主题创作。当时我跟随专家一起重温胶东革命历程,创作出百余幅剪纸,以此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希望向人们传达要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涵义。”梁巧艳称。
剪纸不仅能贴在窗上,还能“解锁”更多场景。当剪纸与生活用品、办公文具甚至是网络游戏相结合时,又开发出大量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新产品。如今,梁巧艳的剪纸工作室不断发展壮大,订单越来越多。
图为梁巧艳在介绍烟台剪纸。 王娇妮 摄“不少企业找到我,希望私人订制剪纸产品,作为礼物送给海外客户。”梁巧艳称,这些礼物将中国非遗与中国企业发展相结合,在“出海”的同时,也把中国故事越传越远。
随着网络直播的流行,梁巧艳把剪纸课堂从学校、社区搬进了直播间。在年前开设的一场双语角网络课堂上,许多泰国、俄罗斯学生通过直播学剪纸,在“现场教、现场剪”的云端,中外师生共同经历剪纸带来的美好时刻。
“作为非遗人,不应该排斥新事物,而应该不断拓展传播渠道。”梁巧艳告诉记者,只有不断壮大产业,才能促进更多的剪纸艺人创作出好作品,巧手片纸间,也能大展宏“兔”。(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